街遊,台北車站
街遊由長年關注無家者議題的芒草心協會策劃,讓遊客跟著曾於街頭流浪的導覽遠走訪他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一方面促進大眾對無家者處境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供導覽員經濟自立的機會。
去年就曾聽說這項活動,可是直到最近才有空參加。台北車站是我轉乘回家必經的站點,也是與外地朋友聚餐的好去處。我到台北好一陣子了,對車站內的設施和動線已經很熟悉,不像小時候一樣看什麼都覺得新鮮。
於是,我報名了台北車站的導覽場次,希望能以遊客的身分重新體驗一個已熟悉到在腦中會自動忽略的都市景象。
街遊由長年關注無家者議題的芒草心協會策劃,讓遊客跟著曾於街頭流浪的導覽遠走訪他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一方面促進大眾對無家者處境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供導覽員經濟自立的機會。
去年就曾聽說這項活動,可是直到最近才有空參加。台北車站是我轉乘回家必經的站點,也是與外地朋友聚餐的好去處。我到台北好一陣子了,對車站內的設施和動線已經很熟悉,不像小時候一樣看什麼都覺得新鮮。
於是,我報名了台北車站的導覽場次,希望能以遊客的身分重新體驗一個已熟悉到在腦中會自動忽略的都市景象。
《我祕密的暑假時光2》(ぼくのひみつの夏休み2)描述一個男孩短暫寄宿鄉下的姑姑家,與結交的新朋友一同參與小鎮的夏季活動,創造獨一無二的回憶。主角的名字叫「我」(ボク),我君的父親決定在妻子坐月子期間將他託付給在鄉下經營民宿的妹妹照顧。
粗心的父親記錯地點,讓我君在小鎮外的向日葵田下車後便急忙趕回醫院。我君只好在鄰近的公車站牌等候姑姑來接他。一位路過的女生上前關心,她是就讀藝術大學的晴美,與姑姑是舊識。在了解我君的狀況後,晴美決定陪他聊聊天。
等待姑姑期間,晴美向來自都市的我君介紹了這個鄉下小鎮。小鎮有一座滑雪場,冬天時會有許多滑雪遊客拜訪。儘管如此,夏天時仍有許多活動值得參與,在清冽的溪水裡游泳、滑雪場墊著紙箱滑草、在林間拿著捕蟲網蒐集甲蟲、在秘密基地與同齡孩子一起鬥蟲等。晴美介紹這些活動時,彷彿像在詢問我君還有玩家:「這個暑假,你會怎麼度過呢?」
從一場嚴重的車禍事故康復後,主角決定把握當下,重拾兒時的夢想──成為女大生的宿舍管理員。儘管不被雙親看好,他仍順利錄取芒果大學旁的公寓管理員,負責維護環境與修繕設備等工作。
到職第一天,主角透過公共區域裝設的監視器,發現一對情侶在洗衣間做愛,完全不把攝影鏡頭放在眼裡。從情侶的對話得知,他們同為芒果大學的學生,女子是宿舍的住戶,被稱為「主人」的則是她的男友。
直到情侶若無其事地離開洗衣間,主角的目光都沒有離開監控螢幕。他一邊品味方才淫靡的畫面,一邊盤算要怎麼善用自己的身分,掌握這些住戶不為人知的祕密,進而控制她們的肉體乃至心靈。
由於爸爸遠赴國外工作,夏海寄宿在奶奶家,也轉入了附近的學校。然而,校園裡也充斥著荒謬離奇的人:不惜威脅同學也想獨佔流浪貓的學生會長、趁服儀檢查騷擾學生的輔導老師、著迷於詭異信仰的校長。
除此之外,課程設計與硬體設施也令人詫異,福利社不賣點心,改賣電擊棒;體育課不打球,而是讓學生互毆;圖書館除了參考書,也有成排的 A 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平凡單純的夏海能夠適應全新的校園生活嗎?
傳說中,九尾妖狐用祂的九條尾巴創造出九個分靈體。這些被稱為「妖狐」的分靈體四散世界各地,以「實現人們的願望」為餌,吸取祈願者的精氣來強化自身的力量。
故事的男主角是一名大學生,在暑假期間受出遊的親戚委託看家,百無聊賴之下只好看新聞打發時間。此時新聞熱議的是殺生石裂開的消息,網路盛傳封印千年的妖狐將再度現身。
不過男主角對此不意為意,比起妖狐,他更在意自己的單調無趣的感情世界──他從沒有交往經驗,也不知道該如何認識伴侶。
正當他絕望地唉聲嘆氣時,門鈴響了。一名穿著上班族制服的白髮女孩在門外等著,一見到主角便詢問:「請問你有想實現的願望嗎?」
在還沒搞清楚狀況之前,男主角便說溜了嘴:他希望受到女生歡迎。語畢,女孩現出真身,露出一對狐狸耳朵和尾巴,還笑著說要和男主角締結契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款是我還沒入坑視覺小說時,看價格便宜就塞進購物車的作品。因為中途注意力被其他遊戲吸引,直到近期才有時間補完。故事的開端是高中時互有好感的男女主角在出社會後重逢,在女主角提議下成為床伴,互相依偎度過下班後寂寞的夜晚。
雖然 R18 場景佔了遊玩動機的很大一部份,實際看劇情時反而更在意主角間的互動。另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周日玩的關係,故事裡描述上班族辛酸的橋段,我都特別有共鳴。
冬季篇交代了史彌的職涯選擇以及他與槙乃的感情後話,為系列畫下句點。在最後一集,史彌的父親告知他,知海書房將在野原車站下一站的購物中心開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分店,政府也打算為區域發展協調來往兩處的公車。
前述計畫將導致野原車站的人流大幅降低,從而打擊金曜堂的生計。史彌非常珍視金耀堂,也明白槙乃等人的經營模式無法在殘酷的市場存活。為此,他不得不面對一直逃避的難題,究竟要繼承知海書店?還是要另謀他職?無論走哪條路,他要怎麼守住他與金曜堂成員的回憶?
《星期五的書店》以新進工讀生史彌的視角,描述了獨立書店的員工與客人因為書籍而相會的人生故事。作者也隨著故事推進,補充了書店成員們的背景與關係變化。
春季篇介紹了金耀堂成員槙乃、栖川與和久是如何客人分憂解勞,同時鋪述這些原班人馬的經歷以及成立書店的緣由;夏季篇揭曉同窗好友迅早逝的真相,讓史彌逐漸能夠接觸並一起面對金曜堂成員的共同創傷。
《秋天與濃湯》則把重心放在史彌的成長,他逐漸能像槙乃一樣察覺客人尋書的隱藏動機,為他們找到解決煩惱的可能途徑。
此書為《星期五的書店》的續集,體例承襲了由短篇構成長篇的結構,講述顧客因為尋書上門,卻意外在金耀堂找到人生難題的解答。雖然維持相同的敘事模式,作者卻沒有讓故事停滯,在這集補全了缺席成員迅的故事。
此文是我以前學習計量生態學的筆記,雖然後來對多樣性指標有新的見解,但一直沒有更新。如果想要獲得較全面而且詳實的中文介紹,我很推薦去看看 CSGChang 的網站:生物多樣性的估計量整理(中):β 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