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的十二個方位:娥蘇拉.勒瑰恩短篇小說選》

我覺得這本書的場景描述確實非常吸引人,能讓人投入在勒瑰恩創造的世界中。可是它不太容易讀,有些故事篇幅短,情節較不鮮明。陌生的角色姓名飛竄的時候,很容易迷失在文字與設定中,直到故事尾聲還沒辦法把握事件始末。

例如〈革命前夕〉整篇傳達無政府主義的概念和氛圍,但沒有很明顯的高潮起伏;〈離開奧美拉城的人〉則呈現了一個社會犧牲特定人獲取多數人的幸福的景象。

比較容易讀懂得有〈死了九次的人〉和〈比帝國緩慢且遼闊〉,兩則都是與地外探索相關的故事。前一則描述了複製人之間彼此親密的互動,導致他們與外界隔閡,一旦其他複製人死亡,獨活的那位將面臨特殊的孤寂。作者藉此來描述人類孤獨的處境。而後者則是描述星際拓殖團隊中被安插一名宣稱根絕自閉症的組員,他不僅不會封閉自我,還將其內心完全暴露在外,使得他能感受到他人所有的情感。面對情緒洪流,這名組員不得不將其原封不動還給對方。最終這群人降落在一顆植物行星中,這名組員無法在人群中生存,最後投入在這顆行星,與能完全接納他的植物生命體度過餘生。

故事開頭最有趣的則是〈腦內之旅〉:

「這裡是地球嗎?」眼前景物驟然一變,他不由驚呼。
「對,這裡是地球。」他身旁那人回答,「你人也在地球上。尚比亞的男人正蜷在桶子內,滾下山坡,當作太空飛行的訓練。以色列和埃及互相剷除了對方的沙漠。《讀者文摘》買下了美國通用磨坊的控股權。地球每星期四就會增加三百億人。為了安全與保障,賈桂琳.甘迺迪.歐納西斯女士周六將與毛澤東結婚。還有,俄羅斯用麵包上的黴菌感染了火星。」
「這樣啊,」他說,「那什麼都沒變啊。」

不過,如果真的如勒瑰恩所述,她的著作反映了她對樹的迷戀。那麼,這些故事給我進到森林裡,盤根錯節的森林景象迷惑的閱讀體驗也不能說不成功。我覺得最適合的方式是慢慢讀,不要試圖理解,而是捕捉陌生世界的整體感受,挑選感觸最多的故事反覆讀幾次。

又或是先從勒瑰恩的長篇開始讀,再回顧這些創作生涯初期的短篇,它們多少有往後長篇故事的影子在。這本書另外的賣點就是勒瑰恩親自解釋故事的靈感來源與創作初衷,所以可能很適合好奇作者想法的讀者。

其它有趣橋段摘錄如下:

「喔,我不擔心啊。你知道的,只是寂寞。我還以為你是走不動了。上來的路途好玩嗎?」
「非常好玩。」
「明天帶我一塊兒去。」
「妳不是喜歡滑雪嗎?」
她搖了搖頭。「有你在才喜歡。」她喃喃道,一臉羞慚。

我很想學習營造這樣甜甜的感覺。

點火。朝海面下降。空中勘查。降落。太空船四周是一片彷彿長著青草的平原,濃密、翠綠,一株株彎著腰桿,擦拂著伸出船外的相機,細緻的花粉朦朧了鏡頭。
「看起來像個只有植物生長的星球。」哈爾費克斯說,

這段超讚的,兼顧太空船登陸的動感,又用極為精簡的文字描述了著陸的環境。

綿延無盡的蔭影,濃淡不一的色彩,有綠、有紫、有紺、有棕、有紅。無止無休的寂靜,唯有風兒陣陣吹動,搖晃樹葉與藤蕨。颯颯的暖風之中挾帶著孢子與花粉,將那甜美的淡綠色粉塵吹送至蓊鬱的草原,那荒涼的綠野、那杳無人跡、從來無人見識過的無花林間。這是一個溫煦而悲傷的世界,悲傷而又恬靜。勘查隊員如踏青般在長滿紫色絲狀植物的晴朗原野上徐徐漫遊,輕聲交談。他們知道,自己的聲音打破了幾十億年的沉寂,那屬於風與葉、葉與風的寂靜。

這裡又放慢節奏,細細描述了植物世界,可以跟前段比較。

這裡沒有時間,距離也無關緊要。若我們世界夠大、時間夠多……星球在白晝與浩瀚的黑暗間轉換,冬風夏風徐徐吹來,淡抹的花粉飄過平靜的海。


娥蘇拉.勒瑰恩(2019)。風的十二個方位:娥蘇拉.勒瑰恩短篇小說選(劉曉樺譯)。木馬文化。(原著出版於 197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