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濱車站sf》

橫濱車站開業已逾百年,歷經三度大規模重建,至今仍持續添加建物、翻新與維修,因此被戲稱為日本的聖家堂。如果橫濱車站的工程持續下去,它會成為什麼模樣?會有完工的一天嗎?還是跟生物演化一樣,變得與往昔不同,卻沒有特定的方向?《橫濱車站sf》便是這種科幻猜想的延伸,搭配簡單的故事結構,讓讀者跟著主角進入被無限增值的車站所佔據的日本列島。

在故事發生前數百年發生了以衛星兵器為主要攻擊手段的世界大戰,為了避免政府機能因重要都市被摧毀,日本在全島的鐵路建立了分散式管理的人工智慧。由於有許多節點,即使單一節點被破壞,仍能維持大多數機能。橫濱車站被選為自組織建築的試驗品,實現了建築物自動維修、建設與拓展的機能。然而,失控的橫濱車站卻開始沿鐵路侵占其他土地,在陸地鋪滿地下鐵結構,例如電扶梯、水泥牆與隔間等。

由於人工智慧節點被車站搶占,無法維持原有的機能。失去人工智慧輔佐的人類無法阻止橫濱車站擴張,最終退守到北海道與九州等外島地區。剩餘的人類則被豢養在橫濱車站內,他們身上被安裝了特殊的晶片,受到車站自動驗票機的管理,逐漸喪失在外處生存的體力與生活常識。

儘管本州多數地帶遭橫濱車站佔據,仍有少數地帶因地形崎嶇而保留原樣。通常,這些地帶土地貧乏而無法供養人口,但「九十九段下」這一帶因為鄰近車站的廢棄物排出口,所以站外的人得以靠這些廢棄物生存。

主角尋人自小成長在九十九段下,那裡的名字來自於兩道有九十九階的下行電扶梯。孩子們總會逆著電扶梯的方向爬到車站入口,證明自己已經成年。尋人自小體格健壯,比起其他人更早登上電扶梯頂。然而,對於生長在九十九段下的居民而言,除了登上電扶梯外,沒有其他更驚心動魄的挑戰了。

隨著年齡成長,其他同儕也有能力登上電扶梯,所以尋人也不再出眾。即使登上電扶梯,也會被門口的自動驗票機擋住,因此如果繼續生存下去,他的生活也沒有其他期待。

偶爾,會有站內居民因為犯法等因素被驅逐,所以尋人可以得知站內的狀況。有一名自稱菸管同盟成員的男子告訴尋人,他們的組織想要奪取橫濱車站的控制權,讓人類不受無機物的奴役。男子給予尋人進站的臨時車票後不久便離開人世,臨終前交代他去見同盟首領,尋求推翻車站的意見。尋人雖然平時胸無大志,仍抱著進到車站見見世面的想法。

臨行前,尋人跟同樣來自站內的「教授」對談,教授建議尋人到站內尋找 42 號出口,因為那裡藏著一切的解答。

接下來的故事內容與遊記相當,尋人在尋找同盟領袖的過程中,見識了站內無所不及的廣告,被吸引到咖哩飯館,卻因為無法支付餐費被居民自發的自治管理會逮捕。在監禁處認識了來自北海道的機器特務,在特務協助下逃跑。特務於途中被另一帶的民眾摧毀,尋人只好攜帶機器特務的主要記憶體,前往他們討論出同盟領袖可能居住地。

尋人尋找維修機器特務的過程中,誤打誤撞見到現為電器行老闆的首領,她被圍困在車站地下,靠著偽造的GPS訊號誤導自動驗票機才倖存。首領告知尋人42出口的位置,於是尋人便前往該處,找到了一間研究室,開門後等待他的是投影出的人像,向尋人解釋橫濱車站的起因與解決事件的關鍵。而這段故事也穿插了一名在九州長大的幹員,因為討厭人群而主動請纓到本州調查,意外解救了從 42 號出口逃跑的尋人。

故事的結局沒有劇烈的地震和轟炸,只有橫濱車站緩慢的崩毀,尋人回到九十九段下,與居民一起學習耕種技術,為往後車站瓦解的危機做準備。


《橫濱車站sf》的故事情節並不跌宕,如同在 42 號出口現身的人工智慧所述,主角尋人就像是讓沙堆崩塌的最後一粒沙子,本身並沒有特殊之處,只是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對的位置,才引發了巨變。尋人進入車站的動機薄弱,想要反抗車站的想法不堅定,探索過程甚至會受到廣告吸引而偏離方向。即使故事還有四、五個角色,但他們也不是受到迫切的危機驅動而行動。橫濱車站仍緩慢地侵蝕大地,被豢養的人類也安於現狀,最大的暴力也沒有摧毀一切的血腥。

這本書最吸引人的是故事設定,角色的行動和情節的安排都是為了順利陳述一個被橫濱車站佔據的末日世界,還有別於大眾想像,一個沒有爆炸性的結尾——但這結尾可能符合作為生物研究者的作者想像。在生物體裡面,緩慢地燃燒其實就是腐敗。另外一個看點則是到處可見的致敬元素,最明顯的是章節標題致敬了許多科幻小說。內文有吐槽一些日本當地的現況,但我讀不太懂。在尋人初次碰到半身機器人的時候,也捏他了鋼彈的「腳只是裝飾,上面的人士不會懂的」。

至於從寫作的角度思考,我覺得這本書蠻適合參考的。科幻小說其中一個魅力是為讀者營造奇異的世界,讓人讀後產生「哇」的感想,這種驚嘆甚至能弭補故事情節的平淡。因此,如果能想出一套好設定,並且盡力呈現給讀者,即使採用最老套的故事情節,也有機會創造很棒的閱讀體驗。


柞刈湯葉(2018)。橫濱車站sf(林哲逸譯)。台灣角川。(原著出版於 2016 年)